拋光、拋光=金油層拋光光

常聽到汽車美容店家會推薦顧客做小美容或是大美容,這些所謂的小美容、大美容必經的一道施工流程就是拋光,有人說拋光學問很深,拋光用的研磨劑,各家廠商各推出不同號數的拋光劑,再搭配各家廠商所生產不同粗細的羊毛盤、拋光綿盤,並再搭配不同的拋光機(Orbital Polisher、Dual-Action Orbital Polisher、Rotary Buffer),這樣的排列組合就夠專業了吧!所以漆面拋光是傳統汽車美容店家專業的代名詞,當然也要去參訪所謂的專業級拋光店家,順便去學習更高階的拋光技巧,但是越深入到拋光這個領域,卻發覺問題點一一浮現。


↑要拋光前使用膜厚計測量拋光區域總體車漆膜厚平均值,檢視刮痕細紋決定使用何種拋光劑與拋光綿盤。


↑選定拋光劑與其對應之拋光綿盤後,決定拋光機轉速,開始進行拋光施工,照片中為DA拋光機。


↑接著再使用膜厚計多點測試並取出拋光區域之平均膜厚值,評估下個拋光程序所需的拋光劑與拋光綿盤。


↑更換所需的拋光劑與拋光綿盤,進行下階段的拋光施工。


↑從膜厚計可觀察到平均膜厚值逐漸下降中,這說明金油層被削切掉。


↑最後使用鏡面拋光劑進行收尾。


↑拋光前後對照,圖左為拋光前行李箱蓋上原有的刮痕,圖右為拋光完工後行李廂蓋原有刮痕已消失不見。


拋光前後平均膜厚值變化,圖左為拋光前平均膜厚值約15Xum,圖右為拋光後平均膜厚值約14Xum,拋光的重點在於能不能以最少金油層耗損換取最大拋光效益,保留最大金油層厚度為前提。

施工者下壓力大小不一影響金油層抹損程度:拋光純粹是物理學原理,說穿了就是與力學有關,畢竟每台拋光機重量不同,拋光者的下壓力度決定金油層耗損,下壓力與金油層耗損程度絕對成正比,這也是拋光中的變數之一。

傳統拋光師傅憑經驗決定如何拋光:傳統店家過度依賴師傅經驗判斷,只要是人為判斷將存在判斷錯誤之變數,師傅經驗很重要沒錯,但是應該使用科學儀器(膜厚計)間接輔助以強化判斷依據,如過度依賴人為經驗錯誤率必定提高,常請教這些拋光大師一個問題,就是到底拋掉多少厚度的金油層,能否給我一個明確答案,得到的答案總是不清楚,或是反正有把刮傷細紋處理掉就好,客人喜歡就好,魔鬼果然真的藏在細節當中啊。

正由於拋光施工存在變數太多,很難精確的掌握每位施工者的品質,同樣的拋光機器使用相同轉速,同樣號數的拋光研磨劑,同樣的拋光綿盤,由不同的人去操作產生結果未必相同,所以造成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局面。

給消費者一個良心的建議,車子出廠金油層就是定值,只會隨時間慢慢耗損,是不可能無緣無故增加金油層厚度,有些顧客車子有細紋就覺得難看,要求我們拋光處理,只是相較於傳統汽車美容店家的處理方法,我們更傾向致力於金油層的維護方面,畢竟欣賞自己的愛車就好比欣賞一位絕世美女,正常來說應該是欣賞這位絕世美女的整體表現,應該不會有人拿放大鏡去欣賞這位美女臉上的毛細孔粗細吧!再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合歡山很有名大家都知道,在山腳下遠眺合歡山是如此壯麗秀美,但是爬到山頂卻發現滿地垃圾,那到底合歡山美還是不美呢?為區別跟傳統店家的差異處,我們不斷的教育消費者一個觀念,車漆應該盡可能維持住出廠的狀態,而非持續性破壞,這種花冤枉錢的惡性循環,哪天能改變呢?

我個人非常反對毫無意義的拋光,例如新車鍍膜前的拋光,如果只是單純想讓漆面平整,讓鍍膜藥劑有更好的附著力,那只會讓我覺得這些鍍膜前拋光的店家的鍍膜藥劑也未免太過時了吧,若是鍍膜前的拋光只是為了讓車體鍍膜表現更佳,那麼這些店家真是太過分點。

PS想請問這些店家,當你們使用羊毛盤進行Compound的時候,消失的20~30um(車漆膜厚大約100~180um,金油層大約30~60um)的金油層,你們會如實告知顧客嗎?還是為了呈現完美鏡面效果不折手段,去過度傷害車主愛車的金油層,然後達到你們所謂的“專業”,到底汽車美容店家是該保護車主愛車的車漆還是該破壞呢?值得我們去深思。

(服務項目:汽車鍍膜,機車鍍膜,重機鍍膜,玻璃鍍膜,新車鍍膜,結晶型鍍膜,消光漆鍍膜,XPEL,XPEL漆面保護膜,XPEL隔熱紙,XPEL車身保護膜)

高雄匠車體鍍膜 2014.09.29(未經同意請勿拷貝)
高雄總店
0925 511 991
高雄市楠梓區大學南路1218號
匠車體包膜楠梓店
0925 511 991 
高雄市楠梓區大學36街97-1號
馬來西亞柔佛旗艦店
002 6016 789 5432
No.20,Jalan susur Kulai 2, Kulai besar , 81000 Kulai , Johor.
匠車體包膜左營店
0925 511 991
高雄市左營區文川路355號